小小的身影、大大的韌勁-記和時通泥沙浮標發表時間:2020-07-16 09:12 自五月份以來,我國全面進入汛期,全國已有148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在安徽,全省平均降雨量高達29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4倍,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多。其中,淮河干流王家壩水位洪峰水位26.70m,超設防水位0.7米,極端氣象災害引起的水位暴漲與攜帶大量雜物可完全摧毀野外水文監測設施,給水文管理部門的應急監測帶來極大的挑戰。 受高洪影響,我司投放于于安徽王家壩投放的浮標式泥沙監測自動站(2018年建設)被扯入水底,造成數據傳輸發生中斷,觸發平臺自動報警。 收到報警信息后,我司立即啟動應急響預案響應,第一時間派遣工程師前往現場處理故障,經勘查,持續強降雨帶來的水位激增,上游的巨大洪流不斷沖擊,加上水底大量水草纏繞,導致浮標體最終不堪重負,沉入水底,數據傳輸發生中斷。 結合現場情況提出解決方案,我司技術人員立即安排潛水員深入水底進行作業,經過數小時的水草清理工作,浮標終于浮出水面,通信隨即恢復正常,系統自動補傳監測數據,報警狀態解除,設備恢復正常。 王家壩浮標在被漂浮物纏繞拖入河底的過程中,監測傳感器仍保持數據的監測、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完成數據的接收存儲,并在通訊恢復第一時間完成數據補傳,充分證明了我司研發集成的泥沙監測小浮標自身堅固性、防水性及可靠性,為高洪時期泥沙監測提供保障。 系統可靠性,人員專業化,一直是和時通得以發展的基石。水文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及長期穩定運行過程中總有無窮無盡的新的挑戰,每個新的挑戰,都是一種新的經驗及力量,提供一個新的研發思考和方向。我司會持續加大研發集成力度,為水文管理部門提供更好更穩固的監測系統,為科學研究、防災減災決策、河流工程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